美国医疗供应链“崩盘”:从药品到器械,全面告急!
近期,美国医疗供应链 “崩盘” 引发全球关注。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持续发酵,对医疗供应链上下游造成严重冲击,医疗用品公司不得不每天召开 “关税作战会” 应对挑战,部分企业甚至担心能否把关键医疗设备顺利交付。
从政策层面来看,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成为压垮医疗供应链的关键因素。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,如医疗级聚合物、金属和电路板等零部件,导致美国制造业成本上升,而这些零部件许多依赖中国供应。同时,美国还计划对从越南、泰国和墨西哥进口的医疗设备及组件加征关税,影响范围广泛,从基础药品、医用手套到手术服、静脉注射器材等,这些维系医疗安全的必需品多依赖进口,关税政策使其价格攀升,供应受阻,最终导致患者治疗成本激增。
此外,美国医疗供应链对进口的高度依赖也使其脆弱性暴露无遗。美国约 90% 的仿制药、75% 的医疗设备依赖进口,其中中国和墨西哥是重要供应源。一旦进口受阻,如新冠疫情导致的中国 API 生产和出口停滞,或飓风 “玛丽亚” 后波多黎各的静脉输液溶液进口中断,美国药品和医疗设备供应便会陷入困境。
美国医疗供应链崩盘对患者、医疗机构和整体经济都产生了严重影响。患者面临药品短缺、治疗成本上升等问题,部分人可能因价格压力减量用药或放弃处方,危及健康。医疗机构则因采购成本增加、供应不稳定,运营压力增大,甚至可能削减重要服务。整体经济层面,医疗供应链的不稳定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经济下行压力,影响相关产业和中小企业。
为应对这场危机,美国政府及相关企业正在积极采取措施。政府强化医疗供应链的努力虽有一定进展,但仍面临挑战。企业方面,许多医疗器械公司开始将生产线迁往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地,以规避关税成本上涨,但也面临东南亚生产能力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等问题。同时,美国医疗技术行业协会等组织也在积极游说政府,呼吁为医疗器械产品提供必要的豁免或缓冲措施,以保障供应链稳定、遏制成本上升,并维护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全球竞争力。